汉代有个读书人叫司马相如,他虽然已经写出了震烁古今的文章,也算是名满天下了,而且在汉景帝时,他也到过长安,做过武骑常侍这样的小官。
但是,后来却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,司马相如显得有些落寞,便辞官回到家乡成都。
有一次,他应时任临邛县令王吉的邀请,来到临邛作客。
汉代的临邛,由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出产盐、铁,又是最早使用“火井”也就是后来的然气,所以经济发达,市场繁荣。
这里有一个叫卓王孙的商人,靠盐、铁发了大财,成为当时全国的首富。
据说,他家里有“家僮千数”。
有一天,他宴请县令,帷幕后面的卓文君被司马相如可见了,惊为天人,他没有想到临邛小县,居然还有这样的美女,不由动了爱慕之情。
但是,毕竟男女有别,怎样才能向文君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呢?司马相如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,而且还是一位大音乐家,弹得一手好琴。
于是,司马相如索要了一张古琴,弹唱了一首《凤求凰》:
凤兮,凤兮,归故乡,时未遇兮,无所将。
有艳淑女在闺房,何缘交颈为鸳鸯。
凰兮凰兮,从我栖,交情通意心和谐,双翼俱起翻高飞,遨游四海求其凰。
凰兮凰兮,共翱翔!得托孳尾兮,永为妃。
《凤求凰》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。
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17年字长卿,是西汉大辞赋家。
这个凤求凰的现在意思就是:
但愿凤鸟凰鸟双飞,一起在天际游翔。
凰鸟啊,凰鸟!愿你与我起居相依,哺育生子,永远做我的配偶。
情投意合,两心和睦谐顺,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,又有谁会知晓?
展开双翼远走高飞,徒然为你感念相思,却使我悲伤不眠。
这首琴歌写得炽烈、直率,以“凤求凰”为比喻,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。
曲终情绵长!
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,心中高兴,特别喜欢他,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。
宴会完毕,相如托人以重礼赏赐文君的侍女,以便转达自己的倾慕之情。
于是,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,私奔相如之家。
司马相如和卓文君,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,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。
准确的说,一个是才华横溢但家徒四壁的大才子;一个是文采斐然且富比王侯的富家千金。
原本异路的两个人,偏偏碰撞出爱情的火花,这契机便是绿绮传情,文君心动。
司马相如真的是写情书的高手啊!
他们的故事,是从司马相如做客卓家,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《凤求凰》开始的:
有美一人兮,见之不忘。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凤飞翱翔兮,四海求凰。
所以,凤求凰成为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传奇的代名词。
此前,他曾游京师,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,因景帝不好辞赋,相如志不获展,因此借病辞官。
梁孝王广纳文士,相如在其门下“与诸生游士居数岁,后因梁王卒,这才返归故乡。
古人常以“凤凰于飞鸾凤和鸣”喻夫妻和谐美好。
此处则以凤求凰,来喻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,而“遨游四海”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。
司马相如以琴声“求其凰”,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,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“高山流水”的音乐交流。
司马相如的琴声,在大厅里回荡,喧哗顿时鸦雀无声。
悠悠琴音透过屏风,卓文君感受到旋律中所表达的爱恋与追慕之情,司马相如的情意已深深地融进了他的手指间,那旋律不是从琴上流出,而是从心底涌来。
一曲才罢,又一曲响起。
爱如潮水将她淹没,让她透不过气来。
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,擦亮眼睛固然重要,有时候,耳朵的功劳也必不可少。
卓文君女士,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。
如果作个知晓率的统计,卓文君的名气定远胜于红拂,不仅因为她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,更因为这个故事居然被司马迁写入了《史记》里。
能够在这本中国最优秀的历史著作里抢到戏份,可见卓女士足够优秀。
卓文君出生于豪门,父亲卓王孙在临邛是富甲一方的人物,因此她少年时生活优裕,也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。
旧时女性大多旱婚,卓文君也早早嫁了人,然而婚姻生活没过多久,他的丈夫就死了。
司马相如虽才华高超,却有口吃的毛病。
王吉知道如果让他多说话,那才子的名头会掉价不少,等到酒过三巡,他想了个好办法,让相如展示才艺弹琴。
事实上,司马相如可能早就了解到文君喜爱音乐,而且新寡在家,所以选的曲子也是这么暧昧。
就连司马迁都说:“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以琴心挑之。”
听见这撩动人心的琴声,文君忍不住走到堂外,从窗户向里窥视,果然好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啊!再联想起《凤求凰》的歌词,文君的心荡漾了。
从此两人就双宿双飞了。
《凤求凰》传说是汉代的汉族古琴曲,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。
探讨司马相如爱情传奇,欢迎关注我!
作者|龚柳辉